水溶肥的使用方法
水溶肥的溶解度好,易被作物吸收,养分效率高,满足了设施生产标准化、精确化、省水省工的要求。但施肥人员往往把重点放在灌溉系统的操作和使用,而忽视了水溶肥本身也要按配方施用。这里的配方不仅是指氮磷钾的数量,还要考虑土壤、作物、水和其化学性质等因素,合理安排种类、数量和施用时机。
1、水溶肥施用必须精量控制
许多研究表明,根层土壤溶液养分浓度与作物生长及产量有密切的关系,维持根层土壤溶液养分浓度,保证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水溶肥一般由易溶的化肥(如硝酸钙、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组成,养分含量也比一般复合肥养分含量高。
随水进入土壤后,可以很快提高土壤溶液养分浓度,促进作物吸收。但同时也会加快土壤离子代换反应,因此,水溶肥使用方法比其它肥料更复杂,必须精量控制。如果不能科学施用会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或养分拮抗作用发生,影响作物生长。例如,现在已经出现由于过量施用高钾水溶肥,导致番茄等对钙、镁等吸收不足,发生脐腐病的现象。
2、根据土壤条件施用
土壤酸碱度不同,应选择相应的生理性酸性或碱性肥料中和。
酸性土壤要使用生理碱性水溶肥,如硝酸钠来中和酸度;
碱性土壤则选择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钾来中和碱度。
结构不良土壤(砂性土、薄层土或黏重土),减少硝态氮肥使用。因肥料容易随水流失或因渍水引起的反硝化作用,如果要用,应基施腐熟有机肥配合。对于已出现盐渍化的土壤,要慎重使用高浓度水溶肥,选用中性中低浓度水溶肥。
3、作物不同,配方不同
由于水溶肥容易被吸收,施用水溶肥后,作物会相应减少对土壤养分的利用,因此,它比其它肥料对作物生长影响更大,用量、比例和时机与作物水肥需求规律的一致要求也更高。因此,要按蔬菜需肥规律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