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水溶肥、 美国瑞莱、 大量元素水溶肥...
新闻详情
受高空槽影响,加上台风“韦帕”的水汽加成,未来三天我省将迎来大范围降水。今天下午到夜里,西部部分县市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明天到后天,全省有小到中阵雨、雷阵雨,雨量分布不均,主雨带呈西南、东北走向,其中北中部、西南部部分县市有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玉米褐斑病是由玉蜀黍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侵染所引起的一种发生在玉米上的常见病害。,该菌喜高温和高湿。玉米褐斑病在中国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但通常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危害较重。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为害尤为严重。黄淮海夏玉米区因主栽品种感病,田间菌源增多,已成为玉米生长中、后期的重要病害。7、8月份若温度高、湿度大,阴雨日较多,有利于发病。”
在土壤瘠薄的地块,叶色发黄、病害发生严重;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健壮,叶色深绿,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一般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生病害,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该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危害较重。
特别是前期偏施氮肥,忽视磷、钾肥料的施用,造成玉米植株磷、钾元素的缺乏,植株易感褐斑病。
雨水频繁,高温高湿加上田间玉米植株密度过大,病菌传播速度快,褐斑病易发。
目前各地玉米已陆续进入拔节期,进入7月,高温多雨的天气大大增加了玉米发生病虫害的几率。需要农民朋友们注意的是,现在是玉米褐斑病等病害的易感时期。
注意褐斑病和锈病的区别:锈病发病处用手搓后会有锈迹,而褐斑病则没有。
玉米褐斑病通常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一般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
在玉米病害的初发阶段,叶片表面会显现出一系列密集的黄色小斑点,这些病斑形状多样,从圆形、椭圆形延展至线形,且病斑周围的组织常因隆起而呈现醒目的红色。这些小病斑往往相互聚拢,逐渐扩大范围,直至在严重感染时,整个叶片的多个区域乃至全部表面都被病斑所覆盖。此外,叶鞘和叶脉上也会形成较大且明显的褐色斑点,进一步加剧病害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和茎部会出现形状不规则的大面积褐色斑块,这些斑块不仅影响美观,更导致玉米叶面组织严重受损,逐渐坏死并出现开裂现象。这一系列病变极大地削弱了玉米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对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构成严重威胁,最终将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褐斑病防治方法
目前,抗褐斑病的玉米品种相对较少,一般通过药剂来进行褐斑病的防治。
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选择经过试验验证的具有抗褐斑病特性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这是预防玉米褐斑病最经济且有效的长期策略。
2、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透性。玉米大穗品种3500株/亩,耐密品种不超过5000株/亩。
3、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适时追肥。中耕除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
4、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基数,降低下一年病害发生的风险。
5、做好药剂防治。
联系瑞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