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水溶肥、 美国瑞莱、 大量元素水溶肥...
新闻详情
常见土传病害
1.枯萎病。
由尖孢镰刀菌等病原体引起,主要在茄科、葫芦科、豆科等蔬菜上发生。
2.根腐病
由腐皮镰孢菌等病原体引起,主要在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等蔬菜上发生。
▲番茄根腐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和根部,整个生育期皆可发病。一般先是侧根和细根变黄变褐,后主根变褐,有时也会是主根先变褐,表皮木栓化,发病严重时病根肿胀或变粗,最后茎基部和根系腐烂,致植株地上部生长不良,下部叶片变黄干枯,发病初期病株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反复几日后全株枯死。
3.茎基腐病
由腐霉菌、炭疽菌、腐皮镰孢菌等多种病原体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蔬菜茎基部腐烂。
▲辣椒茎基腐病,俗称“烂脚脖病”,接近地面茎秆部位褐变,根部是健康的,茎杆病斑逐渐凹陷成黑褐色,发生严重时染病部位绕茎扩散,表皮呈黑色腐烂,植株逐渐萎蔫枯死。
4.黄萎病
由大丽轮枝菌等病原体引起,主要在茄科蔬菜上发生。
▲茄子黄萎病,俗称"半边疯"。感病植株初期发病先表现为下部,或一侧部分叶片、侧蔓中午呈萎蔫状。看似因蒸腾脱水,晚上恢复原状态,反复几天之后就不会再复原了。萎蔫部位或叶片不断扩大增多,逐步遍及全株致使整株萎蔫枯死。剖开茎秆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感病茎秆表面生有灰白色霉状物。
5.菌核病
由核盘菌引起,主要在莴苣、芹菜等蔬菜上发生。
▲芹菜菌核病。受害部初期呈褐色水渍状,后变软腐烂,病部生白色菌丝,后期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低温、高湿、多雨、种植过密易于发病。
6.疫病
由疫霉菌引起,主要在辣椒、番茄等蔬菜上发生。
7.根肿病
主要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发生。
8.青枯病。
由茄拉尔氏菌引起,主要在辣椒、番茄等蔬菜上发生。
9.细菌性软腐病
主要在番茄、瓜类以及十字花科蔬菜上发生。
▲白菜细菌性软腐病。雨水反溅可以导致病菌侵染。侵入之后,细菌性软腐病可以沿着维管束扩散,导致整个白菜帮腐烂。
10.根结线虫病
由根结线虫引起,主要在茄科、葫芦科、豆科等蔬菜上发生。
防控措施
(一)健身栽培
1.轮作。土传病害严重地块与非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
2.抗病品种。根据病害种类和品种特性,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3.培育无病苗。以客土、灭菌土及不带病原体的清水干湿集中育苗,避免病原体侵染菜苗。
4.嫁接。瓜类蔬菜可选用葫芦、南瓜等专用砧木嫁接防治枯萎病。
5.提高土壤有机质。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立方米,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至3%以上。
(二)阻断传播途径
1.机械消毒。农机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干净机身残留的土壤,对轮胎和农机关键组件进行消毒。
2.人员消毒。在菜地入口设石灰池(40厘米×40厘米),内放干燥的熟石灰粉,人员下地前脚踩石灰消毒。
3.阻断灌溉传病。菜地灌溉水尽量使用地下水,清除水渠内作物病残体。宜采用滴灌、喷灌等措施,预防病原体随水传播。
4.阻断育苗基地传病。采用百菌清浸泡育苗盘或高锰酸钾溶液喷洒育苗池进行消毒。
(三)休茬期土壤消毒
利用夏季高温休闲时间,将粉碎的稻草或玉米秸秆500公斤/亩,鸡粪、猪粪、牛粪等未腐熟的有机肥4-5立方米/亩,石灰氮70-80公斤/亩,均匀铺撒在棚室内的土壤表面。然后用旋耕机深翻地25-40厘米,起垄后覆膜浇水同时封闭棚膜。保持高温闷棚20—30天,处理结束后揭膜,翻耕土壤即可进行定植等操作。
(四)优化土壤微生态环境
1.茎基腐病、根腐病等病害。选用木霉菌混合麦麸,或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菌,撒施后迅速旋耕混匀起垄备播。
2.根肿病。选用枯草芽孢杆菌XF-1随定植水冲施或灌根。
3.青枯病、细菌性软腐病等病害。选用多粘类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随定植水冲施或灌根。
4.根结线虫病。移栽时,选用厚孢轮枝菌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或者穴施,或杀线虫芽孢杆菌B16进行穴施或者撒施,或苏云金杆菌HAN055随水冲施或灌根,或蜡质芽孢杆菌灌根。
(五)科学用药
1.药剂拌种。对于直播蔬菜,选用针对靶标已登记的药剂进行拌种预防病害。
2.带药移栽。对于移栽蔬菜,定植时,可选用针对靶标的药剂进行蘸根,预防病原体侵染。
3.土壤处理。对于根结线虫病发生地块,在定植前3—5天,用噻唑膦或阿维菌素颗粒剂均匀撒施,再用旋耕机将15—20厘米土层充分混匀,做垄后定植;或者定植后采用氟吡菌酰胺冲施。
4.发病初期药剂灌根。在田间蔬菜植株出现土传病害零星症状时,及时采用对症药剂进行灌根。
注意事项
1、土传病害发病迅速,防病用药也要及时,发现后要立即喷药,绝不能耽误时间,一旦耽误了防病时机,往往造成重大损失。
2、采用微生物菌剂防治的菜田,尽量不全田使用化学杀菌剂,若田间出现零星病株可采用针对性灌根处理。
3、采用休茬期土壤消毒时,应有累计15天以上的晴热天气。覆盖用膜应无漏洞,不漏气。消毒后揭膜5-7天,适当增施瑞莱碧宝生物菌肥,改良土壤。
联系瑞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