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水溶肥、 美国瑞莱、 大量元素水溶肥...
新闻详情
大量元素水溶肥的使用效果的区别又来自哪里?
很多用户都喜欢肥料的效果快,认为见效快,肥料就好。一些厂家抓住了用户的这个心理特点,经过“精心调配”使得他们每吨几千元的水溶肥产品比起每吨上万元的产品更容易让用户满意。在解开这个疑问前,我们先理解一下下面的两个概念:
1、见效期:肥料使用后,作物发生叶色转绿、叶面积变大、提苗快等直观的变化所需要的时间。这些变化越快发生,说明肥料也快被作物吸收。
2、肥效期:肥料使用后,能够持续为作物提供养分的时间。肥效期越长,作物在生长后期越不容易脱肥,能够保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理解了上述的两个概念后,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些精明的厂家是怎么样“精心调配”出俘获用户的低廉产品。
1、增加水溶肥产品中速效氮的含量
在广大用户的心中都明白,氮肥是长叶子,返青的肥料,一些厂家就将水溶肥的氮含量提高,甚至将标榜为“20-20-20”的水溶肥做成了“40-5-5”(这里只是举例说明,便于表达清晰)。施用这些水溶肥,作物的叶色能快速增绿返青,让人误认为效果好。
2、调节氮营养的成分
氮素营养在肥料产品中具有3种主要形态,分别为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其中硝态氮和铵态氮是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而酰胺态氮则大部分需要经过化学过程转化成铵态氮后才能够被作物吸收,少量经直接吸收进作物体内也需要在作物体内经过化学转化成铵态氮才能被利用。因此硝态氮和铵态氮见效快,酰胺态氮见效慢;但是在酰胺态氮的肥效期则更长。比如碳铵能在施用当天见效,但是肥效期只有15天,而尿素在施用后7天才能见效,肥效期却有45天。
一些厂家就是根据这一点,背弃了见效期和肥效期的平衡,为了使产品见效快而肆意提高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造成产品的肥效期大大缩短,造成作物生长出现脱肥现象。
3、添加生长调节剂
生长调节剂能激发作物的生长能力,能为作物稳产增产做出巨大的贡献。而一些厂家便是利用生长调节剂的特点,促使他们的产品见效快。但在产品本身营养元素上缺没有合理配比,那么就会造成过早地透支作物潜能,导致作物脱肥和早衰。
优质水溶肥不可缺少的特点:
1、纯度高,溶解性好
大量元素水溶肥的溶解性主要受到纯度和颗粒大小影响。纯度越高,杂质少,溶解性好;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2、配比均衡,兼顾速效和持效
大量元素水溶肥的配方并不是简单的数学加减反,凑够氮、磷、钾的含量就了事,而要科学合理地搭配速效和长效的养分,这才是大量元素水溶肥的核心。产品既要能快速满足作物对肥料的需求,改善缺肥症状,又要兼顾肥效期,防止作物脱肥,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3、合理利用缓效剂
大量元素水溶肥由于是通过溶解于水中施用,其中的养分属于较活跃的状态,因此挥发、流失、固化等现象会造成肥效的损失。科学合理地利用硝化抑制剂、腐殖酸、氨基酸、碳链有机物等物质,能有效地减少养分的损失,提高水溶肥的利用率和持效性。
联系瑞莱